首页 > 文化 > 正文

埃利·威塞尔:让世界记住怡红院电影 大屠杀


更新日期:2018-05-26 15:40:00来源:网络点击:16504

“爱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 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 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埃利·威塞尔

2016年7月2日早晨,纳粹大屠杀幸存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埃利·威塞尔在其纽约曼哈顿的家中与世长辞,享年87岁。威塞尔是大屠杀文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的写作主题是对于大屠杀的记忆,其在1958年出版的自传《夜》,迄今为止,仍是描述或记载犹太人大屠杀的经典作品。

威塞尔亲身见证了“二战”期间纳粹犯下的那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终其一生,他都在试图为那些永远无法再说话的人发声,对于这场种族灭绝的悲剧,没有人比他更有发言权,而今,他也告别了我们。

威塞尔的遗孀玛丽恩·威塞尔表示:“我的丈夫是一个战士。他为在大屠杀中丧生的600万犹太人的记忆而战,他为以色列而战。他的一生中,进行过无数的战斗,为了那些无辜的受害者,无论他们的种族还是信仰……”

“从死亡中复活的拉撒路”

“他们一个一个在我面前走过,老师、朋友、还有其他人,所有我害怕过的人,所有我可能嘲笑过的人,所有这些年和我一起生活过的人。他们失魂落魄地走过去,拖着自己的包裹,拖着自己的人生,告别家园和童年,像遭到毒打的狗一样蜷缩着。”——《夜》

移居美国之前,埃利·威塞尔在巴黎学会了法语,并进入索邦大学攻读哲学和心理学。他阅读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和托马斯曼的作品。

19岁,威塞尔开始从事记者工作,同时在唱诗班教授希伯来语。1949年,作为法国《方舟》报的特派记者,威塞尔前往以色列,后来又被以色列《新消息报》聘为驻巴黎国际通讯员。

在战争结束的头10年,威塞尔发誓自己不会谈论或者写下自己所经历过的事情。因为职业的关系和自己对悲惨经历的记忆,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和威塞尔成为密友,莫里亚克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他将威塞尔称作是“从死亡中复活的拉撒路”,最终他说服了威塞尔将自己所经历的一切写出来。威塞尔用意第绪语写下了长达900页的自传体回忆录《而世界依然缄默》,这本书以删节版的形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得以出版。这之后,威塞尔用法语创作了这本回忆录的缩减版,并将之命名为《夜》。“那时候,人们不想知道犹太大屠杀的事”,正如威塞尔所说,这本书的首版销售并不算成功,直到威塞尔与索尔·贝娄一同接受电视访谈之后,才终于获得关注,并最终在美国获得了1000万的销量。

青少年时亲历纳粹大屠杀 

“那是我生命中最难以承受的一夜。 父亲躺在病床上,仍然在用嘶哑的声音呼唤——他叫的是我的名字。我听见他在喘气,一阵一阵的,我没有动。他说的最后一个词是我的名字。一声呼唤,而我,不敢也不愿回应他。”——《夜》

1928年9月30日,埃利·威塞尔出生在锡盖特(现今为罗马尼亚西北部的锡盖特马尔马切伊),锡盖特位于喀尔巴阡山脉的罗马尼亚侧,靠近马拉穆列什县,是一个临近乌克兰边境的地方。威塞尔的母亲莎拉·菲戈是道尔代·菲戈的女儿,道尔代虽然是个农民,不过却算得上是哈西德派(指犹太教中的极端正统派,又称虔诚派)中的著名人物——他在当地的社区内非常活跃且颇受信赖。威塞尔的父亲什洛莫·威塞尔是一个杂货商,什洛莫非常开明,坚持向儿子灌输各种人文主义理念,并且鼓励儿子积极学习现代希伯来语,并让他阅读大量的文献,而他的母亲则鼓励他学习律法知识。威塞尔说:“父亲是我的榜样,而母亲提升了我的信心。”

威塞尔有两个姐姐比特丽丝和希尔达,还有一个妹妹茨波拉。他们一家生活在一个拥有1.5万犹太人的社区中。不过,一切的幸福生活结束于他15岁那年。

1944年3月,纳粹分子攻入匈牙利,并在这个国家展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威塞尔和他的家人们随着剩余的犹太人一起,被封闭在两个位于锡盖特(这里正是他出生和成长的地方)的犹太限制社区里。1944年5月,迫于纳粹压力,匈牙利当局开始驱逐这些犹太人,将他们赶入奥斯威辛集中营——90%以上的犹太人会在这里死去。

正如他在《夜》中讲述的那样,威塞尔和家人在一个密不透风的运畜车上度过了几天,到达了一个他从未听说过的地方奥斯威辛,燃烧尸体的恶臭通过烟囱弥漫到空气中;婴儿们被放在坑里焚烧;戴着单片眼镜的约瑟夫·门格尔医生挥动乐队指挥棒决定生死。威塞尔看着妈妈和妹妹茨波拉走向了右边,“当时我并不知道就在那个地方,我和妈妈以及茨波拉永别了。”就在这里,威塞尔的母亲和妹妹被杀害了。然后威塞尔和父亲被驱逐到布痕瓦尔德集中营。

在集中营里提前成人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夜晚,那是在集中营度过的第一夜,它把我的整个一生变成了漫漫长夜,被七层夜幕严裹着的长夜。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烟云。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孩子们的小脸,他们的身体在岑寂的苍穹下化作一缕青烟。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烟火,它们把我的信仰焚烧殆尽……”——《夜》

很多很多年以后,在参加奥普拉·温弗莉的脱口秀节目时,埃利·威塞尔向温弗莉承认,自己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里能够坚持活下来,完全是为了他的父亲:“我知道,如果我死了,他也会死。”

令人悲伤的是,即使如此艰难地活了下来,在被转移到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以后,他的父亲什洛莫在忍受了长达八个月的集中营折磨之后,还是因为饥饿和疟疾,死在集中营被解放前的几周。在《夜》中,威塞尔回忆说他感到羞愧,因为当他听到父亲在遭受毒打时,他什么都不能做。

1945年4月11日,美国大兵打开了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大门,威塞尔在自己的左臂上刺下了囚犯的数量——“A-7713”。威塞尔说,集中营让他提前成为了一个成人。得救后的威塞尔被送上一辆满载孤儿的列车,获得了法国儿童救助慈善机构收养。

比特丽丝和希尔达同样在战争中幸存,被送往法国的孤儿院,不过,当时威塞尔并不知道自己的姐姐也活了下来。直到姐姐在报纸上看到威塞尔的消息,他们姐弟才最终得以团聚。最终,威塞尔和希尔达移居到美国北部,比特丽丝搬到了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

他带来的是互爱与救赎

“爱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 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 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埃利·威塞尔

让世界记住大屠杀,并且从中得到教训并不是埃利·威塞尔唯一的目标,他希望打破的,是对战争的冷漠——“这与我无关”。漠不关心的态度同样可怕,威塞尔看到对战争的冷漠就如同和平时代的战争,所以他说:“爱的反面不是恨,而是冷漠”。

1986年,威塞尔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时任诺奖主席伊克尔·阿尔维克在演讲中说:“他是从死亡集中营深渊中走出的人类信使,他带来的是互爱和赎罪的信息,而不是仇恨和复仇。”

威塞尔去世后,他的儿子以利沙说:“我的父亲威塞尔在面对总统和总理的时候,他总是提高嗓门,他觉得在世界上,有太多的问题亟待采取行动。但私底下,所有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温柔而虔诚的人,总是对别人的乐趣充满兴趣,并用安静的声音打动他们……”以利沙是威塞尔与玛丽恩·厄斯特·罗斯的儿子,威塞尔1969年在耶路撒冷与玛丽恩结婚,并生下什洛莫·以利沙·威塞尔。

在埃利·威塞尔基金会的官网上写着:“这是深切的悲痛,我们的一分子,埃利·威塞尔教授、丈夫、父亲和祖父于2016年7月2日在曼哈顿去世。那些寻求纪念他的人们可以在网络上向埃利·威塞尔基金会进行捐赠,用以帮助那些在以色列的儿童,也可以捐赠给多发性骨髓瘤研究基金会,用于对多发性骨髓瘤的研究。”

埃利·威塞尔

美籍犹太人裔作家、政治活动家、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威塞尔生于1928年9月30日,死于2016年7月2日。“二战”期间,他和父母及3个姐妹被送入奥斯威辛集中营,最终只有他和两位姐姐得以生还。1986年,威塞尔因为通过写作“把个人的关注化为对一切暴力、仇恨和压迫的普遍谴责”而荣获和平奖。他一生创作了57部文学作品(他自己认为是60本),这些作品都根植于犹太思想。其作品有《夜》《白昼》《耶路撒冷的乞丐》等作品。

记者何安安 综合编译


相关:

银幕上的超级英雄作者:萧莎 【声音】 谁是你心目中武功盖世、除暴安良的头号英雄?如果30年前采访街头大众,答案十有八九出自三国或隋唐群英。放在10多年前,答案很可能集中于金庸群侠。放在今天,得票率最高的回答恐怕是超人、蝙..

威廉·莎士比亚与埃德蒙·斯宾塞的对话作者:陈浩然 【深度解读】 埃德蒙·斯宾塞(Edmund Spenser,1552—1599)的代表作《仙后》(The Faerie Queene,1590—159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重要的长篇史诗。这部作品以寓言的形式从亚瑟王以及六位骑士的..

上一篇: 第六届儿童戏剧节开幕
下一篇: 民俗画里的北京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