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历史暧昧缝隙处 生出文学遗世独立 的花朵


更新日期:2018-05-26 15:22:46来源:网络点击:16316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皇”,勤奋多产,常年被视为诺奖的有力竞争者。《别名格蕾丝》是她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最近在国内推出了新版,引人注目。

93
阿特伍德有“加拿大文学女皇”之称

笔者在读这部小说时,发生了一件略为有趣的事情。图书评论一般自然是不允许评论者讲述自己的经历的,但这件事多少有些关涉到阅读这类作品本身的问题,不妨破例先行作一个插曲:

一直是习惯读完了作品再回头来读作家的创作谈,且这类文字常常置于卷首,但读《别名格蕾丝》时,却是翻到最后,才惊讶地发现作者写的一篇跋。这篇跋很重要,阿特伍德在里面交代了故事的历史本事及其写作渊源。这原是1843年一桩真实的谋杀案,书中的女主人公——十六岁时就被定罪为谋杀犯的格蕾丝·马克斯,是加拿大十九世纪最臭名昭著的女人之一。此案发生后的一百年里,一直有人敷陈演绎这桩谋杀案,有多个版本。

因此,之于对其本事毫无了解的笔者而言,是以一种空白状态进入阅读的,在阅读中从来没有怀疑自己读的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小说”,一部虚构的产物。尽管书中不断有其他文献的引文,有风格全然不同的打油诗,但若以“小说”理念先行,便会误以为这是作家创作时一种常用的“文本拼贴”的写作手法,以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在场感。及至读了阿特伍德的跋,才发现其中实有更加微妙之处,而这种微妙,甚至超越了小说内部本身就很复杂的关系。

阿特伍德在跋中,开宗明义指出虽然这部作品源于现实,但“它是本小说”。这让人心下略有些释然:阴差阳错地从头到尾一直当作“小说”读,用艾柯的话说,或许能更贴近阿特伍德的“模范读者”吧。阿特伍德在跋的最后提出了这桩案子中几个在历史中早已漫漶不清无从对证的疑点,而最后一句尤为令人注意:“如有不确定之处,我尽量作最合乎情理的选择,同时只要可能,就注意兼顾现存的其他几种说法。凡是预存材料中模糊不清、出现空白时,我便自由创作了。”

一切都落于“自由创作”四个字上,正是这四个字和这句话,令阿特伍德的书写区别于历史学者或记录者的书写,历史和小说在此分野——尽管它们全程是以绞合不清的面貌出现的。

历史上的格蕾丝·马克斯是个怎样的案件呢?这个年轻女仆被指控和另一个男仆杀死了这家的主人金尼尔和女管家南希(同时是主人的情妇),两人逃往美国后被捕。公众认为两个犯人是情人且携手作案,同被定为死刑,但格蕾丝牵涉案情不清,最终男仆被绞死而她减为终身徒刑。三十年后,获得赦免,远走美国,下落不明。

这个疑窦丛生的案子能够长久地被人作为书写的对象和材料,不在于其耸人听闻,而在于其暧昧不明。历史的暧昧缝隙处,便常常能够生长出名为小说的花朵,借用阿特伍德开篇的第一句,恰如“牡丹从排列稀松的灰色鹅卵石间隙中破土而出”。开篇这一段意识流式的叙述,是女主人公格蕾丝处于精神非正常状态时对于受害者南希死亡的回忆,而这段回忆后来在书中还一再出现——将此作为讲述故事的起点,可以看出阿特伍德是缘着怎样的一条小路进入历史的脉络的。

小说中羼杂了许多潜意识的内容,譬如睡梦、梦游、催眠、招魂、神经治疗、歇斯底里、精神分裂等等。并且,它们总是出现在现实断裂的地方、历史语焉不详的地方,譬如格蕾丝和男仆到底是如何的关系、格蕾丝到底有无参与谋杀的过程等等,仿佛在悬崖尽头,阿特伍德用这样一根非理性制成的细细的钢丝,将你引到对面的山头上。因此小说在故事之外,得以时时刻刻充满了自由的思索,以第一人称的叙述,从格蕾丝的视角出发,重新讲述历史,试图弥合断裂。性、爱欲、罪愆、忏悔反反复复,始终无法被安置到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去,只是一直向人性深处开掘。也是缘于此,这部小说披着悬疑的外衣,催促着读者一直往下翻,期待故事的结局和案件的真相,但到末了,原本扑朔迷离的依然扑朔迷离,而生者与死者——人们想象中的杀人犯和受害者,却通过回忆结成了永恒的精神性的姐妹同盟。这一点,也使之与一般的悬疑小说区分开来。读者会体察到,阿特伍德在这个关于谋杀的故事背后,有着更大、更超越的悲悯心。

以潜意识、无意识、想象力来填充历史的罅隙,如同阿特伍德在跋中所介绍的那样,历史本身是赋予其合法性的: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北美对招魂术有着狂热的兴趣,亦有一些人信奉神经催眠术。这两种“术”,都在这本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也得以揭示出一个令人更加悲哀的故事。读者在翻开书伊始,会看到从当年剪报上转印下来的格蕾丝的头像,下面标明“别名玛丽·惠特尼”。惠特尼是格蕾丝曾经的女仆朋友,因遭房东儿子始乱终弃而死去,但小说的名字却叫做“别名格蕾丝”,其中的玄机令人好奇。直到一场催眠后,寓于格蕾丝身上的惠特尼的魂魄显现,亦真亦幻之间,读者似乎才稍稍厘清了“别名”的含义。二重人格分裂的存在使得格蕾丝获得了无罪赦免,以此与真正的历史相契归一,但阿特伍德点明这一层分裂,却是意在将所有底层女性的悲剧予以统一。弗洛伊德的人格划分中有本我与超我,而格蕾丝和惠特尼似各执一端,实是一体两面,共同向性别的压迫、阶级的压迫发出反抗与复仇。

由此,谋杀方才能跳脱出心机的格局之外,获得更丰富、深刻的含义。好的小说家总是能将线性的故事编织成网,《别名格蕾丝》当然是这样一部作品,它在很多个层面上都形成了镜像式的书写,细细掰开每一个褶皱,都有值得咂摸回味之处。

以本事而言,这当然是一个悲哀的故事,但以小说的形式重生,它终于一路冲开人与人之间的憎恨、歧视与背弃,在结尾处留下最令人感动的自白:格蕾丝在缝被面时,把三块三角形的布紧紧缝在一起——它们分别来自格蕾丝自己的囚服、玛丽·惠特尼送给她的衬裙、南希借给她的裙子。“这样,我们三人就会在一起了。”这是这本小说最后一句话。这不仅仅是和解,而是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所有背负重担的女性:历史的黑暗洪流仿佛要将她们冲散,但她们其实早已伸出手臂,拥抱在一起。

是小说,给了她们这样一个机会。


相关:

中石化去年净赚672亿 汽柴油价3年首降中国石化昨日发布了其2013年的年度财报。该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2.88万亿元,同比增长3.4%,净利润671.79亿元,比上年增5.8%。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也注意到,去年中国石化的汽柴油平均销售实现价格为3年来首次下降,同..

保时捷推全新四缸引擎 主打引擎小型化凤凰汽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保时捷公司首席执行官马蒂亚斯•穆勒称,保时捷公司将为下一代Boxster以及Cayman车型配备一款新型涡轮增压4缸发动机。 2013款 保时捷Cayman 穆勒表示,保时捷新一代车型将装备类似..

上一篇: 陈佩斯“悬疑喜剧”请观众上台做“证”
下一篇: 《怒江之战》讲述远征军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