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朱佳煜 散文话剧《白鹭归来》讲北京大运河故事


更新日期:2018-09-13 17:41:17来源:网络点击:142205

近日,由作家红孩围绕北京一城三带大运河之萧太后河创作的中国首部散文话剧《白鹭归来》,在北京二十一世纪剧院首演。该剧借助多媒体手段,融合京剧等艺术表现形式,以“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展现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呼吁人们传承历史文化,关注首都发展。

有着悠久历史的北京有条著名的河,它的名字叫萧太后河,此河距今已有约1100年历史,由于那时北京属于辽国境地,辽人对历史记录有限,对萧太后和萧太后河的记录也很少,因此当代人对萧太后河的了解就更为稀少。如何让萧太后河在人们心中活起来,只有通过文学艺术去表现。

著名作家红孩利用散文的创作手法撰写的散文话剧《白鹭归来》,回首历史,立足当代,展望未来。剧中以一个“海归”女学生的视角,围绕建设改造、拆迁、劳动力安置等城市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以及对知青林、金牛塑像等文化地标的保护,展现北京的发展和变化,同时唤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而白鹭则是一种象征,既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呼唤,也是对海外游子回国参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的呼唤,这是人心所向,也是时代所向。

记者了解到,《白鹭归来》从策划、采风、剧本创编、舞台排练到正式首演,历时一年多时间。在剧本创作初期,为了深入挖掘运河文化,主创团队多次赴大运河沿线进行采风,邀请历史学者和民俗专家与创作团队开展交流研讨,从初稿到定稿,数易其稿,力求全剧故事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紧凑,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本剧的亮点还在于塑造了新农民形象。剧中以老支书为代表的农民,除了说河、论河、爱河、爱家乡、拆迁、劳动力安置的问题,更多的是出于对知青林、金牛塑像等文化地标的保护,这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也是对乡愁的一种阐释。显然,这是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呼唤,也昭示着社会主要矛盾由向物质生活看齐而转向对精神生活的提升与渴望。新的时代,必然会产生新农村新农民。该剧将在二十一世纪剧院演出至9月13日。


相关:

你若不言,我亦不语我终于给苏苏打电话了。 中午放学之后。我在厨房洗菜做饭。准备做土豆烧肉。在我切好土豆时。门铃响起。是快递。拆开。是麻烦周锦年帮忙拍的一双鞋子。高跟的。及踝。穿起来很漂亮。于是。心情一下子好起来。 我就..

我变成回忆三年的大学生活。眨眨眼睛就那么跑走了。三年带给我的是什么。太多的回忆太多的不舍。在那个风华正茂的年代里。努力过。偷懒过。笑过也哭过。 曾经以为谁会是谁永远的等待。那都是一时的兴起。到了最后的最后什么..

上一篇: 那是一幅怎样的妙境
下一篇: “中国原创‘静悄悄’很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