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正文

让好政策更好地促进戏曲艺术全面发飞牛网大润发网上商城 展


更新日期:2018-08-28 09:30:08来源:网络点击:101765

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从2016年开始已连续成功举办3届,共有全国29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港澳地区的基层院团上演103台剧(节)目。在这个国家平台上,数以百计的戏曲作品突出地展现了基层院团的传承能力、发展活力和创作潜力,呈现出剧种剧团相对旺盛的艺术生机。这些作品在相关省区市都有过一定时间的舞台实践,整体上被首都观众给予了高度赞誉,这是此项会演活动回应时代、回应人民的突出成就。尤其是通过全国基层戏曲院团会演,文化和旅游部在密切关注并引导戏曲人、团、剧的全面扶持,显示出专业化的领导水平,这对于良性发展戏曲艺术至关重要。

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初衷在于立足戏曲文化生态,扶持戏曲基层院团及其创作,2018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持续展现了地域性剧种的文化个性、基层院团的创作水平和艺术创作作品的艺术风貌,相较于前两届会演,此次会演有3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一是会演让大量被边缘化的地域性剧种以更多元的形式得以亮相,边缘化剧种走到了社会关注的中心。2018年会演的剧种有47个,除了在相关区域活力较好的剧种外,许多边缘性的小剧种以其浓郁的地域特点被高度关注。例如大戏会演中的西秦戏、姚剧、辽剧、茂腔、梁山灯戏、阳新采茶戏、苏剧等,小戏组台演出中的河北坠子戏、河北二人台、贺州客家山歌戏、安徽嗨子戏、傣族章哈戏、建水花灯等剧种。这些剧种有的是流播区域较大,但在相关省区市属于弱势和边缘,如二人台;有的是所在区域影响力较强,而刚刚恢复发展生机,如苏剧;有的是长期局限于一隅,在长期坚守中始终勉力维持。这些剧种以极其鲜明的剧种个性展现了地域文化个性,再一次证明地域性创造是中国戏曲传承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是会演让扎根基层的戏曲院团得以展现风采,让基层院团所承载的文化生态经验被高度关注。在2018年的会演中,来自港澳的粤剧群体展现了粤剧在港澳地区的传续力量,由于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香港、澳门地区至今没有专业的粤剧院团,粤剧更多地通过社区私伙局和临时组办的传统粤剧班社来进行演出。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青少年粤剧培训班和香港声辉粤剧推广协会通过包括少年在内的粤剧传承者群体,展现粤剧传统艺术魅力。这从基层群体的角度说明了戏曲与大众的文化因缘,对于长足地发掘基层戏曲的活力提供了参证,也为当前中国多元化的戏曲发展体制机制,提供了社区群体发展戏曲的例证。

三是会演最大限度地展现了基层的现代戏创作面貌。2018年会演包括了32台大戏和8台小戏组台演出。在参演的32台大戏中,现代戏26台,占比81%,8台小戏也以现代戏居多。比之于2016年17台现代戏占比超过50%,2017年22台现代戏占比79%,此次以绝对的优势显示了基层院团对于现代戏创作的推重,这是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在重要节点进行创作的艺术规划所形成的创作效应,当然也是以现代戏创作为重要方式的中国戏曲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

应该说此次会演是中国社会进入新时代之后,强烈体现戏曲为人民创作、为时代而歌的重要活动,能够看到国家文化主管部门对于民族戏曲艺术高度自信、高度责任的切实作为!令人赞叹。

此次会演出现的一些理论论争值得重视:

一是此次会演是党的十九大召开后的基层展演,在彰显时代性、人民性的艺术发展使命时,也回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显然,现代戏创作力不足是掣肘新时代对戏曲新使命的重要问题。现代戏创作不仅仅是基层院团的任务,也是整个中国戏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永恒问题,如何创作属于这个时代的现代戏艺术佳作,是戏曲界的重要任务。基层院团长期以来是戏曲与观众联系最近的艺术媒介,承载的往往是剧种艺术中的保留剧目、经典剧目,其创作的方式也往往更接近普通人情和审美需求,自然与代表戏曲发展方向的、具有引领意义的艺术创作有所不同,因此,创作适合于基层搬演的现代戏佳作,让佳作能够通过基层剧团输送到普通观众群体中去,这是现代戏有序推进的艺术定位。

二是基层院团的创作始终应该立足在戏曲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持和有效涵养,立足在戏曲艺术本体的强力维护和有序拓展,立足在剧目的与时俱进和有效积累。此次会演中两部戏引发了热议,一部是梁山灯戏《好人邓平寿》,一部是茂腔《失却的银婚》。前者被一致看好主要是基于这部新创现代戏始终立足在灯戏这个艺术体系尚不完备的小剧种的本体艺术,连缀而成的故事情节既符合剧种艺术体量小、表现人际关系简单的艺术个性,同时也通过大戏形式来拓展剧种生长的形式和手段。后者整体创作比较成熟,但是来自茂腔文化生态的戏迷观众却给予了强烈批评,特别是音乐创作超越了传统茂腔审美的限制。这是剧团建制不完整导致的艺术创作力出现偏差所致,也是创作团队对于茂腔发展定位与地域群体出现偏差所致。因此,两部作品的论争进一步提示出当前创作更应该审慎地面对戏曲题材、风格以及创新手段、创新效果,进一步倡导理性创作、激情演出;向后拾传统,向前有传承,让新创不是随创随丢,而成为戏曲传统的创造转化与创新发展。

三是当前戏曲剧种与院团创作整体上走向功利的政策性群趋,当然对产生优秀现代戏力作是有好处的,但对于创作能力无力驾驭现代题材的剧种剧团,特别是基层院团,会导致艺术体系的冲击甚至崩塌。当前,传统戏整体水准和功力呈现下降趋势,不能从根本上提升戏曲传统在当下的延续和拓展,中国戏曲珍贵的艺术遗产最容易流失遗损。要充分注意到古装戏(传统经典剧目、优秀移植剧目、整理改编剧目)对于涵养戏曲生态和表演艺术体系的作用,要让基层院团最擅长演出的古装传奇题材、让基层观众最喜欢观看的古典风格的剧目,能够在基层长期演出。大量的现代戏创作如果不能够作为基层院团的看家吃饭戏,最容易造成资源浪费,也最容易丢失戏曲贴近民众审美的艺术积累。这也意味着按照剧种发展规律来分类指导,应该成为中国戏曲多元化发展的重要视角。

四是小戏创作应保持小戏的特质和剧种表现力,应提倡优秀小戏成为基层院团演出的艺术常态。基层创作定位与新时代的任务不能相配,这是目前基层院团创作突出的困境,无视基层院团积累的基础而进行大剧目、大主题、大舞台的创作,这可能与基层戏曲发展背道而驰。基层院团规模小,基层戏曲生活气息重,基层艺术地气强,更应该立足基层人情审美需求。诗大序所谓“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基层的戏曲创作更多地要突出民众基本的情感,实际最擅长用“一人之本”的简单形式来传达“一国之事”给予民众的影响和引领。这是基层戏曲的基本艺术规范。创作小戏作为基层院团的常态,更能够夯实戏曲文化生态。

总之,在中国戏曲政策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大量有益的切实举措对于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正在或已经发挥积极作用,在未来的相关戏曲政策推进中,更需以民族艺术高度推进戏曲督查制度,让好政策有效地推进到中国基层,让好政策更好地促进戏曲艺术的全面发展。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相关:

中外名团名家将齐聚国家大剧院舞蹈节2018国家大剧院舞蹈节将于9月11日开幕。在历时三个月的时间里,十余支中外舞蹈名团和一批中外舞蹈明星将为北京观众带来17台34场多彩风格的舞蹈节目。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等风格各异的作品将让观众大开眼界。 著..

第八届儿童戏剧节惠及16万观众由中国儿艺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儿童戏剧节日前落幕,全国的儿童剧院(团)和国际儿童青少年戏剧协会的代表与700余名观众共同回顾了过去43天的美好时光,并观看了由波兰瓦勒布热赫木偶剧院带来的儿童剧《小红帽》。 第..

上一篇: 报告文学和国运紧密相连
下一篇: 余秀华:出名让我更坚定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