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能换背景还能加A魏震海 R特效,现在拿手机拍个照都这么卷了么


更新日期:2023-08-03 13:18:25来源:网络点击:1988223
在拍照这件事儿上,手机厂商们真的都太卷了。

前两天,vivo 他们家搞了个影像盛典发布会,说是现在用一台手机就能拍出高画质的电影了。

发布会上,vivo 又是发了新一代的 6nm 自研影像 V3 芯片,又是跟蔡司合作推出了个新的长焦镜头,各种硬件升级看得我是眼花缭乱,甚至还有什么人像 3D 感知算法、AIGC 也应用到了手机的拍照功能里。

不得不感叹一句,蓝厂是真舍得在影像上下功夫啊。。。

不过呢,这也合理。

这几年,因为智能手机一直都没啥革命性的场景突破,于是手机厂商纷纷开始在屏幕、摄像上做文章,特别是这两年,摄像可以说是卷到飞起。

从 800 万像素,卷到 4500 万,再到现在最高 2 亿的像素,摄像头从主摄、双主摄,再到三主摄。这些都还不够,什么防抖微云台、大底传感器、长焦距,都是手机的标配了。

手机厂商与专业相机品牌的跨界合作也不再是啥新鲜事儿,vivo 找上蔡司,oppo 和哈苏有合作,小米选了徕卡,听说,最近佳能也想进来插一脚。

反正看这架势,手机摄影已经越来越往专业化、多元化的方向卷了。

而最近,厂商们又打上了软件算法的主意,准备硬件 + 软件算法两条腿走路,并开始重视自研芯片,主推一个名叫 AI 计算摄影的技术。

其实 AI 计算摄影,也并不是啥新概念。

2016 年,谷歌第一代 Pixel 诞生的时候,因为加入了 AI 计算摄影,光靠一个摄像头就冲到了摄影评分榜的第一。

最重要的是,人一个单摄就能吊打其他双摄,你说气不气人。

也就是从谷歌开始,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开始把注意力放在 AI 计算摄影上。

2018 年,苹果在 iPhoneXS 系列里,加入了 Smart HDR 的计算摄影功能。

当年在网上吵得不行的华为手机拍月亮,很多人一开始觉得那月亮是 P 上去的,但其实也是 AI 干的。

AI 计算摄影,在今天已经很普遍了,只是咱们可能没有意识到罢了。

像什么 HDR 、夜景模式都是AI 计算摄影的一部分,说白了,AI 计算摄影就是在硬件的基础上,叠了个 Buff ,把咱们拍出来的照片稍微 “ 美化 ” 一下。

比如你在晚上想拍一座山,要是在以前,很可能就是乌漆嘛黑的一片。

但经过算法优化后,就能得到一张这样的照片。

艺术家段岳衡摄影作品

如今,AI 计算摄影已经成为越来越多手机里的标配,不少厂商在这条道路上也是越走越远。

其中,vivo 的例子就很有代表性。

当年,凭借着一句响当当的 “ 2000 万柔光双摄,照亮你的美 ”,从此,国产手机里要是提到谁家手机拍人好看,总会给 vivo 留个位置。

vivo,在这一块也的确说得上话。

因为早在 8 年前,vivo X5 Pro 就推出了知性美颜算法,可以对人像具体做瘦脸、磨皮、美白等操作。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vivo 就正式踏上了在人像摄影上精耕细作的道路。

2019 年,vivo X30 装上了专业的人像镜头,到 2022 年,vivo X80 Pro 跟蔡司合作推出人像微云台镜头,再到 vivo X90 Pro+ 的 “ 纯 ” 光学的三焦段人像,vivo 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靠着多年在人像摄影上积累下来的经验和优势,无论是在对人像氛围感的理解上,还是对于自然美颜的追求上,vivo 总能恰到好处地拿捏市场需求。

而作为国内探索移动影像边界先行者,当新的趋势出现时,vivo 也很快嗅到了机会。

自打去年 AI 绘画在国内爆火以后,各种生成式 AI 的应用疯狂冒头,对于 vivo 而言,要不要将生成式 AI 和摄影结合的选择,显然已经不是个问题了。

该怎么去做结合,才是关键。

前不久,vivo 重庆智能制造中心 & vivo 重庆动捕实验室首次对外开放。

但别小看了这实验室,里边可藏着 vivo 的杀手锏:以人脸、人体和手势为核心的三大人像 3D 感知算法。

在进行人像摄影时,如果要想对人像进行优化,AI 就需要对人的面部表情、动作进行精准捕捉。

就比如说,你想给脸打光,你至少要先知道脸在哪对吧。

人像 3D 感知算法通过数据采集,就可以重建出非常精细的人体 3D 模型,甚至连你的毛孔都能建模出来。。。

而为了提升数据的准确性,实验室里还有一套重打光设备,通过 175 个摄像头、96 个可编程的光源收集人体的反射率数据,以此来模拟出不同光线下的成像。

3D 感知算法,再加上这套重打光设备,所收集到的人体面部表情、动作的 3D 数据喂给 AI,让 AI 算法来实现发丝级别的抠图、更优秀的背景虚化等等功能。

有了人像 3D 重建感知平台的支撑,vivo 又在此基础上,加入 AIGC 算法,琢磨出了生成式人像风格、生成式人像编辑和多种人像的 AR 特效这三个未来摄影场景。

生成式人像风格,咱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一张人像多种风格。

就比如说,一张人像照片,本来是在夏天拍的,但是利用 AI 呢,就可以把背景换成秋天的枫叶、冬天的雪。

而且还能根据不同的背景,对人像的打光进行调整,让照片效果看起来更逼真。

世超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一张游客照,把背景换成故宫、长城、埃菲尔铁塔... 那岂不是足不出户打卡全球景点,而且毫无 PS 痕迹?

其次,要是拍照的时候光线不好或者没有做好表情管理,甚至于,不满意年龄,也可以利用生成式人像编辑对照片进行重新调整。

因为在 3D 建模的时候,AI 就已经收集到了你的面部深度和纹理信息,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对照片进行具体的优化。

也就是说,有了这个功能,拍照以后就直接省略掉 PS 的那一步了。。。

除此之外呢,在这次的发布会上,vivo 还演示了 AR 换装、AR 炫舞等等看起来酷炫的人像 AR 特效。

可惜的是,现在还只是个 Demo ,不过要实现估计也是时间问题。

至少从目前来看,vivo 提出的这三个应用场景,的确给生成式 AI+ 摄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

从绘画、写书,再到如今的摄影,那句 “ AI 要把所有行业重新做一遍 ” 真不是说说而已。

在AI 的加持下,手机移动影像或许很快就会跨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2023 vivo 影像+手机摄影大赛获奖作品:

吴正杰《我与拱门星空的合影》

当然了,AI+ 摄影,肯定不会止于抠个图、换个背景这么简单,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按下快门的那一刻,不是所见即所得,而是所想即所得。

说不定以后,拍个照就能生成专属的虚拟数字人,又或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像摄影微调模型,分分钟出片都不是事儿。

大伙儿呢也可以发挥想象,要是 AIGC 加入之后,手机移动影像在未来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撰文:西西 编辑:江江 & 面线 封面:焕妍


相关:

涿州高新区积水区域今晨打通救援通道 被困群众陆续转移

河北涿州:水陆空多通道展开救援 转移被困群众   受冷暖空气和台风“杜苏芮”共同影响, 强降雨致河北涿州多地出现大面积积水。随着救援持续,救援通道已打通,积水区域被困群众正陆续转移,救援人员与物资在不断增加。   向险而行,同舟共济..

上一篇: 韩国人的室温超导靠谱吗?我们找业内大佬们聊了聊
下一篇: 涿州救援见闻:“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在这条路上坐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