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技 > 正文

金秘书为何那样 京东网易,组团回家


更新日期:2020-05-29 21:50:16来源:网络点击:1617143

此前在美国上市的京东、网易,现在要在香港上市了。

据市场消息,京东、网易已与 5 月 28 日通过港交所聆讯,获准推进在香港发售股票的计划。

外媒报道透露,网易计划上市时间为 6 月 11 日,京东则是着眼于 6 月 18 日。

目前,网易已正面回应这一消息,承认将在香港二次上市的事实;港交所、京东方面均不予置评。

网易创始人& CEO 丁磊在上市 20 周年之际发布了致股东信《相信热爱的力量》,信中阐释网易发展战略之余,也正面回应了香港上市的消息:

这个月是网易上市 20 周年,在这个节点上,我很高兴和大家分享一个好消息:我们正在准备在香港二次上市,将「网易」这个久经时间考验的品牌带回中国。我相信,立足于这个我们熟悉无比的市场,离我们的用户更近,热爱将迸发出更大力量。

除了盛传的网易、京东两家公司,百度、携程等互联网公司也被传将赴港二次上市。

据腾讯《一线》 1 月 3 日报道,携程计划回港二次上市,已陆续接触了多家中资及外资投行。另外,百度董事长李彦宏 5 月 21 日曾公开表示,公司内部在不断研讨有哪些可以做的事情,包括在香港等地的二次上市。

从阿里巴巴 2019 年的回归,到网易预备二次上市,以及京东、百度、携程的回港传言,可以想见,中概股正迎来回归热潮。

不过,这波回归浪潮因何而起,又为何大多数中概股纷纷奔向港股市场?

中概股回归热潮

首先了解一下中概股。

中概股,一般指中国概念股,是外国投资者对所有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的统称。

中概股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在中国大陆注册,在国外上市的企业;另一类是在国外注册,但主体业务和关系仍在中国大陆的企业。一般情况下,股票市场所说的中概股指的是前者。

雷锋网了解到,美国是中概股上市的集中地,由于美国此前对公司上市的盈利要求、股权分布规定的相关机制较为灵活,因此吸引了许多尚未盈利、或是同股不同权的中概股赴美上市。

不过,伴随着部分中概股出现诚信危机、美国股市政策收紧等多种因素,中概股赴美上市热潮逐渐退却,取而代之的,是中概股的逐渐上涨回归趋势。

中概股的回归主要包括三种形式:

美股退市,重新在 A 股/港股上市;

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 A 股/港股市场双重上市;

保留美股上市地位,在 A 股/港股市场第二上市。

事实上,中概股回归浪潮在 2015 年就已初现,主要着力于 A 股市场。当时,超过 30 家中概股公司宣布私有化,从美国资本市场中退市,其中包括 360、分众传媒等。

不过,当下的回归浪潮与五年前有所不同,其中最大差异在于回归形式。2015 年的回归浪潮多为私有化退市,再重新上市;如今的回归浪潮则是选择二次上市,保留美股上市地位。

美股市场释放负面信号

再着眼于美股市场。

前面提到,美股市场是大多数中概股上市的集中地,并且此番中概股回归浪潮的公司也多为在美上市的企业。由此,中概股的回归浪潮的兴起,还需着眼于美股市场。

有评论认为,中概股的回归,与美股市场释放出的“信号”不无关系,主要体现在股市政策的收紧,以及越发响亮的政治警钟。

就在上周, 5 月 20 日,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外国公司控股责任法案》,收紧了美国纳斯达克的上市规则。具体来说,包含三个方面:

对于尚未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有上市需求必须提交审计报告,并且 SEC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有权查看以及对其进行审计;

对于已经在美上市的公司,需要连续三年满足 PCAOB(美国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监管要求,否则将被禁止交易;

另外,该法案还要求特定证券发行人证明其不受外国政府拥有或控制。

尽管这项法案未点名针对中概股,但 PCAOB 指出,目前仅剩两个司法管辖区尚未与其签订协议:一个是比利时,一个是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一共涉及 224 家公司,但有 95% 公司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

也就是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不仅要受到 PCAOB 的监管,还需向 SEC 披露相关审计数据;日子可谓是越不好过了。

美股市场的另一个负面信号则是来自于越发不确定的政治因素。

自 2019 年美方将华为、中兴等企业列为“实体清单”开始,美国对中国企业的制裁不断升级:

2019 年 10 月,美国又将 8 家中国企业列入美国贸易管制黑名单,禁止与美国企业合作。

2020 年 5 月 23 日,美国再次将 33 家中国公司及机构列入“实体清单”,其中包括北京计算机科学研究中心、奇虎 360、捷辉创(香港)科技有限公司等科技企业/机构。

这对中概股而言,尤其是在美上市的科技公司,美国的多次制裁措施无疑敲响了警钟。

对国内企业而言,在国外上市本就没有本地优势,若是加上由于政治因素带来的限制,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不易跨过的一关。

由此,“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越来越成为中概股的选择。

那么,为什么港股市场越来越成为中概股回归的“首选”?

港交所政策红利

港股市场越来越成为“香饽饽”,离不开其近年来的改革。简而言之,即赴港上市的石头少了。

2018 年 4 月,港交所开启了上市改革的征程。

在最初阶段,港交所的改革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放开同股不同权架构的公司在港交所上市;二是允许未有营业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

由此,港交所拥抱了小米、美团,也迎来了阿里的回归。

而在“二次上市”的规则制定方面,港交所也有所动作,主要表现为:

创新类产业公司,且在高级市场包括纽交所等交易所主要上市,至少两年保持良好合规记录。

市值不少于 400 亿港币,或市值大于 100 亿港元且最近一个财年盈利不少于 10 亿港币。

发行人需证明其主要上市地,在法律、规则等方面拥有与香港相当的主要股东保障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港股允许以大中华为业务重心的公司保留 VIE 架构(Variable Interest Entities,可变利益实体,也称为“协议控制”,即不通过股权控制实际运营公司而通过签订各种协议的方式实现对实际运营公司的控制及财务的合并)进行二次上市,这不失为中概股回归的“铺路”之举。

对选择上市的公司来说,估值是关键的衡量要素。

以中概股回归浪潮的先锋者阿里巴巴为例,2019 年 11 月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后,其市值高达 4 万亿港元,成为港股之最。

尽管这一市值主要依附于阿里巴巴自身资本,但也从侧面击穿了以往港交所上市公司存在的“市值被低估”的痛点。

彼时有市场分析认为,阿里巴巴的高市值可能会对包括京东、网易等在美上市的中概股有带动作用。华兴资本董事总经理宋旸曾表示,预计未来 3 至 5 年内最多约有 50 至 60 家中概股到港上市。

另外,高级分析师张周平从国际化角度分析了赴港上市的优势所在,他指出,香港作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从长远来看,更适合“中国方案”的全球价值输出。

而港交所对于中概股回归的态度,港交所总裁李小加在阿里回归港股时的回应或许可以说明一切:

远走的人总有一天回家,我觉得回家是肯定的,只要我们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相关:

Intel挖角AMD成功:主机芯片业务前首席架构师跳槽显卡业务已经成为Intel的重点项目之一,而巨头也深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并且非常乐于从AMD那里挖掘人才。这不,Intel最近向媒体确认,原来在AMD担任云游戏和主机半定制SoC业务首席架构师的Ali Ibrahim已..

美国肯塔基州抗议活动现场发生枪击事件 至少7人中枪“警察‘跪脖锁喉’致黑人男子死亡”事件引发的抗议不断升级。据美联社报道,当地时间5月28日晚,美国肯塔基州路易维尔市抗议活动现场发生枪击事件,造成至少7人中枪,其中一人情况危重。警方尚未透露开枪者身份。..

上一篇: Spotify 砸下 1 亿美金,要用播客打造自己的护城河
下一篇: 马伊琍新恋情曝光,为何不被骂还被全网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