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十大理订单号查询 由力证 特朗普不会带动美国核工业复兴


更新日期:2016-12-31 00:24:55来源:网络点击:664902
摘要 特朗普入主白宫,特雷莎·梅入主英国首相府,无疑二人都会为增加核工业支出开支打开大门。汇通网此前曾报道,特雷莎·梅已经批准了英国最昂贵的核电项目。不过根据最近的美国联邦预算来看,美国并没有发展核武器项目的预算,这么一来,发展核工业的途径基本就剩下了核电站一条。汇通网了解到,特朗普不会带动核工业复兴,主要有十大理由。

  特朗普入主白宫,特雷莎·梅入主英国首相府,无疑二人都会为增加核工业支出开支打开大门。汇通网此前曾报道,特雷莎·梅已经批准了英国最昂贵的核电项目。不过根据最近的美国联邦预算来看,美国并没有发展核武器项目的预算,这么一来,发展核工业的途径基本就剩下了核电站一条。汇通网了解到,特朗普不会带动核工业复兴,主要有十大理由。

  1、需求。美国电力市场并未增长,因此行业内唯一需要的仅仅是为了减轻全球变暖,对发电厂进行更新换代。然而特朗普此前曾表示将推动能源行业发展,因此其执政期间关闭大量火电厂的可能性并不大。核工业仍需要其他合理理由才能扩张。

  2、经济效应。核能开发的成本相对较高。如果现在开始建造一座1,000兆瓦发电能力的核电站(假设2025年交付使用),耗资将达100亿美元。相比之下,可再生新能源发电的成本要低得多,且建造周期更短。这么看来,核电并没有什么优势。

  3、核电站难以替代新能源发电站。核电站按照基本负荷机组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则于此不同。不过美国中西部和德克萨斯州的的新能源发电站,尤其是风能开发能够暂时取代大型中央电站发电,而核电站却难以代替这种功能。换言之,核电站的优势是基本负荷机组发电市场,但这个市场却在缩水。

  4、电力市场。目前看来,美国和英国电力市场都不会支持授权新一代电站。此外,美国电力市场的也处于总体缺乏管制,仅有部分管控的局面,仍旧不利好核电站。监管机构在批准新的核设施前,往往要先有成本效益分析。而建成新的核电项目需要额外补贴,因此征收碳排放税在当前对美国经济将比建造核电项目更有利。

  5、核电厂作为基础设施难与道路桥梁竞争。当前水平下,核项目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成本、钢材和混凝土等原材料。而具有建造核电项目资质的企业,往往也会建造其他基础设施,这些企业究竟会不会像争取桥梁和高速公路项目那样争取核电项目呢?核电项目确实也可以作为基建项目刺激经济,但问题是,相比桥梁和道路,核设施存在一些弊端。

  6、核设施易被攻击。基建设施必须有一定的弹性且不易损毁。战争期间,核电站往往会成为易攻击目标。

  7、投资者投资意图有限。美国两大大型核电企业安特吉公司2015年就已关闭两座核电站。而英国新核电项目的建造商法国电力公司(EDF)也因为董事会反对恐怕难以建立更多新核电项目。投资者是否还希望建造更多核电站?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8、核电站选址限制。核电站面临的一大问题是,为了冷却核反应堆,核电站选址必须靠海或临江。而当前,海平面上升,加上每年爆发的飓风,意味着能满足核电站选址的地址将更少。

  9、核设施建造补贴作为企业福利。纽约州和伊利诺斯州均推出方案为年代久远的核电机组发放福利补贴,不过这些补贴仅针对老化、经济效益差的核电站。业内人士则担忧,这种补贴有可能只是“政治正确”。而针对老化核电站的经济补贴并不会鼓励新核电站的建造。

  10、核工业在国防上的应用。国防开支往往凌驾于民工开支之上。美国军方已经开始计划在未来几十年将核作战能力现代化。核能应用在核潜艇和破冰船,作为推动力。而如果这些核设施在海上出现故障,将会造成致命的后果。而特朗普政府是否会将核设施运用在军事上也是个未知数。美国当前已经有两大涉及核工业的项目,一个是内华达州的核废料储存库和另一大位于汉福德。这两大设施已经耗掉了大部分核工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

  综观以上十个理由,汇通网小编认为,尽管核设施作为基础设施项目也能够刺激经济,但考虑到成本和影响,特朗普政府推动美国核工业大规模兴起的可能性并不大。

(原标题:十大理由力证,特朗普不会带动美国核工业复兴)

(责任编辑:DF305)


相关:

《跨界冰雪王》吴亦凡梁朝伟张艺谋玩假人挑战拍摄现场“假人挑战”作为风靡全球最火的视觉游戏,在网上掀起了全民参与的热潮,除了梁朝伟、吴亦凡、奥巴马等众明星、名人都在玩,在近日北京卫视曝光的跨年晚会宣传片中,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国际级导演张艺谋似..

安徽省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杨敬农接受组织调查原标题:安徽省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杨敬农接受组织调查据安徽省纪委消息:安徽省政府秘书长、党组成员,办公厅党组书记杨敬农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安徽省纪委)杨敬农简历杨敬农,男,汉族,19..

上一篇: 12月30日交易推荐之趋势追踪:澳元/美元
下一篇: 月评:美联储加息黄金成落水狗 达成减产油价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