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正文

“雪龙”号驶入我国海毛组词 域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取得多项成果


更新日期:2019-03-06 19:51:44来源:网络点击:1323688

  新华社“雪龙”号3月6日消息,“雪龙”号极地考察破冰船载着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6日航行在我国南海海域,预计6天后靠泊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

  本次科考期间,考察队经受南极严酷自然环境的考验,克服“雪龙”号碰撞冰山后带来的各种困难,在科学考察方面取得了多项重要成果。

  太阳能组成的新能源系统,取得光伏电池、风力机组、低温部件、特种材料的关键技术突破,对新能源在我国南极考察站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机器人试验,并获得成功。它的应用将会极大提升南大洋综合观测能力,有助于加深对南大洋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的理解。

  ——在中山站完成我国首台极区中高层大气激光雷达安装并投入运行,实现我国南极中高层大气三维风场和温度昼夜连续观测,填补了极隙区相关观测的国际空白,将有效提高对极区大气空间环境的探测能力。

  ——我国自主研制的极地冰盖及冰下基岩钻探装备首次在南极试验应用,成功获取南极冰芯样品和岩芯样品,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拥有冰下基岩钻探核心技术和装备的国家,将大大促进极地冰盖演化、冰下环境和地质等前沿科学的发展。

  ——首次在中山-昆仑站冰盖断面开展高精度地面绝对重力观测,获得10多个点位重力值,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南极地质和冰盖结构的认识。

  ——首次在昆仑站安装太阳多色望远镜,利用昆仑站高纬度、大气透明度好的优势,实现24小时连续太阳活动观测,为加深理解日-地关系奠定了观测基础。

  ——新一代南极长城站地震台完成改建并运行。改建后,地震台有远程实时监控能力和数据传输功能,将有效提升我国在南极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

  “南极科考是衡量一个国家力量的重要标志。随着科技进步和气候变化,人类探索南极的兴趣和热情与日俱增。”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领队孙波说,展望未来,我国的南极科考事业一定会获得更大发展,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和更加系统地认识南极、保护南极、利用南极,更好地造福人类。

  (原题为《“雪龙”号驶入我国海域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责任编辑:DF506)


相关:

湖南桂东县收藏爱好者展示清代田赋纳税“执照”  中新网桂东3月6日电 (记者 鲁毅 通讯员 陈俊文)湖南桂东县一名收藏爱好者近日展出一张清代纳税“执照”,从内容上看,这是一张清代光绪十五年的田赋纳税证明,距今已有120年。 图为湖南桂东县一名收藏..

何立峰答总台记者提问 谈有何实招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今天(6日)上午10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副主任宁吉喆、连维良就“大力推动经济高质..

上一篇: 王培安委员:加强流动人口动态监测 定期公布生存发展状况
下一篇: 全国政协委员郑之杰:建议设立国家中小企业事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