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江西现存最早夯土包砖古城墙发掘出工程控制论 土


更新日期:2022-08-23 09:59:00来源:网络点击:1915135

  本报宜春8月22日电(记者胡晓军 见习记者王洋 通讯员邹海斌)“袁州古城晚唐五代城墙保存完好,气势雄伟,在全国非常罕见。”8月21日,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单位的考古专家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古城高士南路城墙遗址考古发掘专家论证会上一致认为,高士南路城墙遗迹呈现了袁州古城从晚唐五代到南宋时期发展演变过程,为江西现存最早夯土包砖古城墙遗址,是江西乃至全国城市考古的重要收获,具有广泛的学术价值。

  2020年6月,宜春市在修建高士南路过程中,发现一处古代城墙遗迹,经简单清理和初步考古发掘,发现城墙用青砖和夯土组合砌建,体量巨大。

  为揭开古城墙的神秘面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宜春市文广新旅局、宜春市博物馆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从2021年6月起对袁州古城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发掘,在高士南路城墙遗址发现夯土包砖城墙墙体、马面和夯土遗迹三类。结合文献资料和热释光测年的结果,推断它们出土的年代分别属于晚唐五代和南宋时期。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六年设宜春县,筑土城;隋设袁州,唐武德四年始用砖筑内城,唐乾宁二年筑外城。五代时期,这里隶属于南唐。到南宋时,袁州古城与赣州古城并称为“铜袁铁赣”,是江西地区最坚固、雄伟的古城。

  经一年多的考古发掘,袁州古城高士南路城墙遗址出土夯土包砖墙体残长50.5米,最高可达4.4米,含内外两侧夯土总宽可达26.7米,部分青砖有“[~符号~]”和“官”两类铭文。南宋时期城墙在晚唐五代的基础上加筑了墙体夯土和北侧护坡,南侧墙体重新砌筑了包砖墙,增加了马面。马面残长16.5米,宽7.19米,由夯土和包砖墙组成,包砖上有“官”“記”等铭文。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柯中华指出:“江西的城市考古一直是弱项,系统的发掘工作开展得非常少,宜春古城墙的考古发掘是个新起点。” 【编辑:上官云】

相关:

江西金溪检测出20合1混采一管阳性  (抗击新冠肺炎)江西金溪检测出20合1混采一管阳性   中新网南昌8月22日电 (记者 吴鹏泉)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疫情防控指挥部22日通告,21日23时,金溪县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接金溪县人民医院报告,该院在检..

六月以来干旱灾害致湖北逾657万人受灾  中新社武汉8月22日电 (武一力 李伟)据湖北省应急管理厅22日通报,截至当日15时,6月以来的干旱灾害造成湖北17个市(州、直管市、林区)85个县(市、区)657.95万人受灾,饮水困难需救助40.22万人;农作物受..

上一篇: 处暑:秋日美景铺陈来
下一篇: 仙侠剧换配方以精巧有趣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