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打车软件姨组词 乱补贴该不该管


更新日期:2014-02-20 01:33:03来源:网络点击:16396

  “快的”和“滴滴”通过广发红包已迅速占领各大活动城市的出租车市场,然而打车软件乱发补贴也对出租车运营的正常秩序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月10日,全国许多城市普降大雪,上海也沉浸在瑞雪兆丰年的浪漫氛围中,然而急着去医院看病配药的吴阿婆却愁容满面.

  由于从家里到区中心医院这段路上没有直达公交,加上自己腿脚不好,过去一直到小区门口叫出租车去医院,然而这一天吴阿婆站在漫天飞雪的大街上,愣是苦苦等了一个多小时,却依然打不到一辆出租车.小区保安实在不忍,便站到大街上和吴阿婆一起招手打车,然而数十辆车顶高挂绿色“待运”字样的出租车从他们眼前飞驰而过,却对他们的苦苦哀求视而不见。直到有辆出租车恰巧送好客人从小区内出来时,保安赶紧上前拦住他,请他无论如何送吴阿婆去医院。正在一边开车一般拨弄手机触屏的出租车司机见状,便通过手机和自己刚刚成功抢单的那位乘客说明情况,先把吴阿婆送去医院了。

  此时,吴阿婆的脸上早已冻得发青,坐进暖和的出租车后连忙给司机道谢,临下车时.面对38元的车费,吴阿婆直接给了司机一张50元纸币以示感谢……

  自从一个月前,背靠阿里的“快的”和倚仗腾讯的“滴滴”火拼烧钱速度以来,不少年轻乘客都遇到了这样的囧事:用滴滴(快的)叫了车,上车后司机问你装快的(滴滴)了没.说有,司机便会说你再用快的(滴滴)下一个假单让他来接,他俩便可以一起赚这两个冤大头的钱。

  于是站在马路上绝望的“吴阿婆”与坐在出租车里的乘客和司机一起调侃这两个“冤大头”的场景,无数次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原本正常的出租车市场彻底被这两款打车软件的营销比赛给打乱了,从而引发了社会激烈的争议。

  众所周知,两大打车软件开始烧钱以来,出租车司机可谓是升入了“人间天堂”,天天喜笑颜开。而习惯把玩智能手机的中青年乘客也乐呵呵地接受了“花坐公交的钱坐出租”这种天上掉馅饼般的美事。然而对于许多没有智能手机,更不会操作打车软件的中老年乘客来说,可谓是跌入了“人间地狱”!

  人都是经济理性的动物,出租车司机也遵循这一行为原则开展工作。谁都希望能拉到前往机场的“长差”,而不希望排队等了半天才接到一个起步价的“短差”。这就需要监管部门制订严格的监督机制和严厉的惩罚机制,杜绝“挑客”、“拒载”、“加价”等现象。然而横空出世的打车软件这种“两栖动物”却有一张护身符——即使司机因为抢打车软件上的生意而对眼前招手拦车的乘客视而不见,也很难认定为“拒载”.

  这种让一部分人受益而导致另一部分人权益受损的营销行为,显然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扰乱了社会秩序。从法律上说,这会造成一种隐性绑架,即原本消费者有权自由选择打车方式,但如今他为了顺利打到车,不得不使用打车软件,从而形成了一种违背消费者意愿的强迫消费和捆绑消费行为,即凡是想要坐出租车的消费者,就必须使用智能手机并安装打车软件;凡是不会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便被强制剥夺了打车的资格和权利!

  上海公义律师事务所律师於炯告诉记者,从法律上说,低于生产成本进行销售的行为就应认定为不正当竞争。“因为这不是一种正常的经营行为,而是单纯送钱,通过这种不正当手段占有市场份额,把所有其他竞争对手挤出这个市场后,它就成为了这个市场的垄断者,今后不管他如何改变游戏规则以敛财,消费者往往也只能被动接受,这就是《反不正当竞争法》要制止的情况。”於炯说道,“眼下打车软件乱象和去年当当网0元售书的情况一样,显然有违法规。”

  由此看来,目前“滴滴”和“快的”都已涉嫌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因为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通过不停地给用户补贴来正常经营,而且每次最高合计25元的补贴,也已远远超过了出租车的起步价(如上海出租车起步价为14元).

  更糟糕的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两家公司还想出了各种邪门歪招.不久前就有报道称,两大打车软件为获得更多的司机和用户,频繁采取安装软件送礼品、鼓励卸载对手软件等地推手段,甚至发生地推人员大打出手的情况。

  而据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多处出租车司机透露,嘀嘀打车司机端升级为1.1.21版本后,其余的打车软件就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故障,不能正常接到订单,同时手机的电量消耗特别快,手机的音量也会被锁定。这也是许多司机不得不用两个手机安装不同打车软件的主要原因。

  <span style=“color:#000000;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此间市场上还流传过“摇摇”招车和“快的”打车出现资金链断裂、市场遭遇萎缩的假新闻。显然这是行业竞争对手所为,目的是阻止对方融资,借以击垮对手,独霸市场。

  不管是送钱、恶意卸载还是制造虚假新闻,种种行为显然已经侵害了用户选择权,也侵犯了同行产品的声誉和企业商誉,使刚刚萌芽的打车软件市场陷入了无序恶性竞争的泥沼中。长远看,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做法显然对谁都没有好处。

  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忧虑是:过去出租车司机为了抢生意,就常会出现急刹车、违章倒车、违章变道、违章掉头等各种危险违规动作。学车的时候,有经验的师傅一般都会告诫学生,开车时尽量远离出租车,因为出租车司机大多仗着自己经验丰富,技术高超而做出各种高危动作。而据说现在通过打车软件叫车,司机就用不着东张西望,随意急停变道,从而降低了出租车的道路安全隐患。

  可事实真是如此吗?过去没有打车软件时,司机至少眼睛还看着车外,手还放在方向盘上,但如今许多出租车司机都是两个、三个手机并排放在车内,打车软件发出的各种声音此起彼伏,一边开车一边还要眼睛盯着手机,双手随时准备在手机上按按划划,好比别的司机更快抢到单子……这种眼不看路,手不握方向盘,心有旁骛的开车状态,难道不比开车时打电话还要危险吗?难道不比没有打车软件时开车更危险吗?

  如果因为忙着使用打车软件而造成交通事故,进而造成车内乘客的人身和财产受到损害,请问损失谁来负责?和出租车头枕广告屏已多次爆出撞伤甚至撞死乘客的悲剧一样,打车软件目前这种“抢单”模式无形之中也成为了不定时的马路杀手!

  另外,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某市交港局有关负责人在回答关于打车软件的争议时,表示出租车不应该是出行的必需品,它和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的服务功能不一样。“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导意见》,将适时调整本市出租汽车行业定位,使其逐步退出公共交通领域,并按照行业定位,相应调整相关政策法规、管理制度、价格机制,以满足社会公众个性化特殊出行需求。”交管部门表示,“软件叫车,目前是一个新兴的事物,但它将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它改变的是消费支付模式和叫车方式,只要不影响行业的公平竞争,是不会被叫停的。”市交港局相关人士打比喻说:“这就跟实体商店受网店冲击是一样的,这是一个消费习惯的改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这样的逻辑就让人有些看不懂了:允许并鼓励符合发展趋势的新兴事物的确没错,但如果新兴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严重损害社会公平、影响他人出行基本权利的情况,政府部门难道也可以置之不理吗?难道不应该及时纠正错误吗?

  更值得商榷的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出租车依然具有一定的公共交通属性之间并不冲突。地铁再发达,也不可能覆盖到每一个小区的大门口,公交车再优化,也不可能开到每户人家家门口,如果说地铁和公交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动脉,那遍布上海各个角落的5万多辆出租车就是城市公共交通的毛细血管。它一方面承载着市民从地铁出口到公司/家的最后1/2/3公里的关键摆渡作用,另一方面还承载着特殊人群的出行需求,比如吴阿婆这样的老人想去医院看病,公交、地铁不方便,自己无力开车或骑车,不让她坐出租车,难道还让她走去医院不成?可见,出租车依然是城市公共交通中必不可少的补充力量。

  如果出租车行业今后无需再承担公共交通职能,转变为单纯以盈利为目的的完全市场化的行业,那就应该放开出租车定价管制,完全遵循市场原则价高者得,出租车司机根据供求关系在偏僻路段、上下班高峰或雪雨天气肆意加价,不也成了按供求关系来决定的合理市场价格了吗?这种行为和黑车有何两样<span style=“color:#000000;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那为何还不放开出租车牌照管理,增加出租车数量呢?

  既然出租车不是公共交通的一部分,那住在没有地铁、公交又少的郊区市民不是更有充足的理由要买私家车了吗?那为何还要限制车牌数量呢?北京也不用搞车牌摇号了,上海也不用拍卖了,想买车的每人送或按统一价格买一张车牌就行了。

  推而广之,医生看病也不用统一规定挂号费了,搞个“挂号软件”,哪个患者出价高就能优先接受医生治疗;老师也不用给全班同学一起认真上课了,搞个“小灶软件”,哪个学生出价高,老师就优先给谁开小灶……

   如此看来,某市交港局的解释不是很令人费解吗?过去乘客自发形成的既有利于节能减排,又实惠省钱的拼车行动被你三令五申禁止,现在叫车软件如此扰乱社会秩序,影响市民正常出行,软件中藏有的扰乱公共服务定价的“加价功能”更是屡禁不绝,你反而不管不问,还说消费习惯的改变要有个过程,请问“吴阿婆”们的消费习惯如何改变<span style=“color:#000000;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上世纪80年代末,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同志铁腕整治上海出租行业乱象,使过去20年来,上海出租行业的规范服务在全国有口皆碑.然而在打车软件乱补贴的情况下,上海出租车实诚的正常秩序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去年年初,打车软件在各大中城市兴起,随后行业演变为巨头在移动支付行业的角斗场。去年9月,阿里掌控的“快的”打车首先发动价格战,高调宣布将耗费2000万元用于北京市场的用户回馈。安装“快的”打车软件的司机可获得10元话费,推荐一名乘客安装,司机可获5元;首次按装“快的”并且当月成功叫单的乘客,也能获得10元话费奖励.

  进入2014年,腾讯掌控的“嘀嘀”打车和微信支付合作,发起强力反击,宣布在全国32个城市以“乘客立减10元、司机立奖10元”的返现方式推广,每天还会随机抽取一万个名额享受免单优惠。仅仅10天后,“快的”与支付宝强势回应:在全国40个城市推出“乘客返现10元,司机奖励15元”的回馈活动.

  2月10日起,“嘀嘀”补贴力度从司机和乘客各返10元降到各返5元,高峰时还一度出现微信支付系统繁忙享受不了优惠支付的情况。而“快的”则表示,暂时维持其原补贴不变。

(责任编辑:DF122)


相关:

住建部:对困难群众或提供免费公租房  2月19日,国新办举行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住房保障情况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冯俊在发布会上表示,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坚持市场化改革是基本的原则。但是,对于救助对象的住房救助应该应保尽保..

中国生猪价格持续下行 官方拟启动猪肉收储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9日发布的消息称,为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发改委等部门正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形势,按照调控预案规定准备启动中央储备冻猪肉收储工作。   受生猪产能偏高、市场供求关系..

上一篇: “丁克家庭”如何无忧养老
下一篇: 温州车改的“货币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