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正文

原来“悲伤”可以逆流成“金寨县先锋网 票房”


更新日期:2018-09-27 01:34:54来源:网络点击:1197249

原标题:原来“悲伤”可以逆流成“票房”

作者/斯塔西

“演员阵容不知名,又是青春疼痛片,重点是它的故事跟它的名字一样悲伤,不适合阖家团聚的中秋档。”这是一位影院排片经理映前对《悲伤逆流成河》的看法。

但没想到的是,她所说的这部“悲伤”的片子竟然在中秋档后半程开始逆袭,更是在平日上演排片与票房“逆生长”态势。最初猫眼预测票房只有八千万,截至今天(9月26日)晚上10点,票房已经过1.6亿,随时有可能超过《黄金兄弟》登顶。

有趣的是,这部影片口碑也很两级,豆瓣评分只有5.8分,而猫眼评分则高达9.1分。到底是什么让这股“悲伤”成功的逆袭?

小娱收集了一下猫眼购票用户的长评论,发现绝大部分竟然都在讨论“校园霸凌”问题,甚至在电影宣传物料下留言讲述起自身遭遇。

执着于青春片的光线这次终于不走纯美路线了,来了招变形计,目前看来包装策略显然奏效了,以“首部校园霸凌题材”为宣传噱头,给电影加上反校园霸凌的法律法规新闻作结尾,再附上校园霸凌受害者们的采访视频。脱胎于郭敬明青春疼痛小说的《悲伤逆流成河》,摇身变成了具有社会意义的现实题材影片。

今年爆款《我不是药神》形成的,通过“病患与天价医药”等话题形成议论效应,进而引爆关注和消费的策略,正在某些影片的宣发操作上延续。

“校园霸凌”话题营销灵验

制造话题效应本是纪录片最常用的一种营销策略。二十一世纪初,纪录片曾在台湾电影最低谷时期,创造了惊人的票房成绩。社会议题自带话题效应,通过社会议题去煽动观影行为,早已成为营销惯用的伎俩。但内地因为题材审查的敏感性,以及现实题材的短缺,制造话题的营销方式迟迟没有成为主流。

去年的《二十二》《冈仁波齐》都算是话题营销的早期代表。前者因为关怀“慰安妇”引起话题效应,后者促成“西藏朝圣”话题,两部影片都接连破亿,创造纪录片票房记录。

剧情片在制造话题营销方面,则显得更为谨慎。虽然早期有陈可辛拐卖话题的《亲爱的》的成功,但《我不是药神》最初并不是以现实而是以喜剧题材作为营销点,但后续却无意中引发了意想不到的社会话题效应,助力了电影票房增长的同时,也测试了一把舆论尺度的大小。

随后亲情片《快把我哥带走》又带出了“独生子女与二胎”话题,完成了中小成本影片的逆袭,最终收获3.7亿票房。

有这么多成功的案例,光线自然不会错过把青春片《悲伤逆流成河》包装成社会题材片的机会,抓住“校园霸凌”话题宣传,作比韩国电影《熔炉》,还找来一批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观影并推荐,比如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这条微博就引起了热议。

社会学家李银河的发声,不知道算是营销还是主动站台,姑且不去讨论,但是他所提及的“校园霸凌”在国内的认知度问题,呼吁反对“校园霸凌”的行为却是切中要害的声音,近几年,伴随着一起起令人发指的社会新闻曝光,许多人才意识到“校园霸凌”问题的严重性。曾经在学生时代被霸凌过的受害者们早已长大成人。

《悲伤逆流成河》唤醒了那些“无声”的群体

暂且不论光线宣传策略与影片本身质量如何,《悲伤逆流成河》确实填补了中国电影史上关于校园霸凌这一社会题材的空白,给了校园霸凌受害者们一个发泄的出口,引发了他们自发的“me too”式效应。

在电影缺乏现实题材的当下,每一个涉及社会问题的影片都有为“无声”群体发声的功能,我们正处在一个引发话题效应的黄金时期。可以说,《悲伤逆流成河》适时地地选择一条改编与宣传策略。

《悲伤逆流成河》虽然是部青春疼痛小说,但是小说中关于欺凌的细节却描绘异常真实。郭敬明早期曾在自己散文随笔中透露过,他曾遭遇过同学,甚至是老师的欺负。

落落在对影片的改编上,保留了这部分情节,更重要是还原了郭敬明在小说中对霸凌者与旁观者的控诉,“当受害者变成施暴者,当看客变成助推,在这一场名为“玩笑”的闹剧中,没有旁观者,只有施暴者……”

正是这些台词打中了霸凌受害者们的情绪点,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这些控诉就如同于正在《延禧攻略》铺设的复仇情节所激发的爽感。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电影情感宣泄的功能是大于看故事的趣味,每一个议题都有激发观众情感需求的可能。

呼唤更多现实题材电影

《我不是药神》证明了现实题材的广阔市场前景,也在观众层面打开了现实题材的市场接受度,于是,我们看到国庆档马伊琍、姚晨主演的《找到你》,以及10月底上映,杨幂主演的《宝贝儿》都陆续打上了“现实主义”标签的宣传点。“要是放在往年,国庆档肯定是不看好《找到你》,但在动作、喜剧之外,有这么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票房说不定会比预期好。”一位业内朋友说。

那么现实主义风真的来了吗?

有评论认为印度电影之所以近两年在国内比较火,是因为中国人不敢拍的现实问题,宝莱坞都拍了,填补了国产电影重男轻女、教育、“学区房”等空白话题。

比如今年引进的《起跑线》涉及了教育问题,讲述中产阶级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而不惜假扮穷人的故事,呈现出制度制度诸多不合理的现象。去年引进的泰国电影《天才枪手》则把焦点放在了出国英语考试“作弊”案。这类题材可能在当下的中国,都还没有成为可以涉足的类型。

从《我不是药神》到《悲伤逆流成河》,都是通过提炼影片现实议题来帮助影片引发更大范围的关注,甚至把话题单拎出来凸显式营销,证明现在的观众,已经不仅仅把看电影看作一个简单的娱乐消费了,他们希望看到更多能够引发自身思考的现实题材,消费端的这一新现象,也意味着现在现实题材实在太稀缺了。




相关: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今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指出,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发展多种形..

外汇局:6月末中国银行业对外负债2336亿美元   据外汇局网站消息,2018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对外金融资产10764亿美元,对外负债13100亿美元,对外净负债2336亿美元,其中,人民币净负债2803亿美元,外币净资产..

上一篇: 资讯 |《如懿传》:也许这才是后宫的正确打开方式?
下一篇: 阿根廷央行行长意外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