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 > 正文

天坛生物中国房产 疫苗风波后高管离职 疫苗行业遭受重创


更新日期:2014-01-12 01:16:15来源:网络点击:5461

K图 600161_1

  2013年12月13日,湖南省卫生厅及食药监局对外表示,12月6日至12月9日,湖南衡山县、常宁市及汉寿县共有3名婴儿接种了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两名婴儿不幸死亡。直至相关部门宣布调查结果之前,全国疑似乙肝疫苗受害的婴儿已累计17例。尽管后来官方公布乙肝疫苗调查结果,证明相关疫苗没有质量问题,但仍未打消人们的疑虑,疫苗行业遭受重创。中国的疫苗行业为何屡陷风波之中?

  2013年岁末,乙肝疫苗事件进一步发酵,曾在2010年山西疫苗事件中备受指责的疫苗巨头天坛生物也再次陷入疫苗危机之中。

  危机之外,天坛生物恰逢高管震荡与GMP改造等事件,引得其股价也随之动荡。

  2013年12月31日晚间,天坛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张利东、副总经理付百年、财务总监陈勇辞去相关职务。

  天坛生物还表示,“现有乙肝疫苗生产车间未在2013年12月31日前通过国家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现有生产条件不达标,元月1日开始,天坛生物该车间将被正式停产。”这则消息更让天坛生物股价1月1日下跌了5%。

  尽管天坛生物表示,无论是高管离职,还是GMP改造,都与疫苗案无关,但这种声音难掩业界的质疑浪潮,而天坛生物未来的命运也充满了变数。

  不过,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天坛生物高层动荡或与中生集团整体上市有关。

  旧怨新仇

  天坛生物此次再次陷入风波,可谓是旧怨未了再添新仇。

  作为山西疫苗事件唯一的起诉者,2013年5月,在打了近三年官司后,受害者韦彤的母亲,不得不在和解协议书上签字,放弃对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一切诉讼和信访权利。

  2006年,8岁的韦彤在接种天坛生物生产的麻风二联疫苗后,随即出现头疼、头晕、恶心等症状,后医院确诊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山西疫苗事件中唯一起诉者最终以和解告终,晋城市疾控中心代表天坛生物,给韦彤5万元补偿费,并协议注明“此事终结”。

  早在2007年,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就在云南被暂控,原因是由于云南省迪庆州潍溪县叶枝镇一新生女婴接种该疫苗后第二天死亡。

  2013年1月,沈阳4个月大婴儿注射疫苗后死亡,食药监局介入调查,其中涉及到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也是由天坛生物生产。

  2013年11月18日,在山东鄄城妇幼保健院,一位叫李凡的婴儿注射了两针乙肝疫苗。第一针疫苗是深圳康泰的,第二针是北京天坛生物的,12月26日,这个40天大的男婴在接种天坛生物的乙肝疫苗后死亡。

  上述案例最终的调查结果均未能证实婴儿致死致残与天坛生物生产的疫苗有关,但是案例频出仍让人对天坛生物的疫苗产生质疑。

  对此,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认为,我国疫苗注射死亡属于概率性事件,由于生产原理与国外的差异性,尽管疫苗本身达标,但是安全性、稳定性较差,无法抵御更多的外来不可抗拒因素,再者我国人口基数大,从概率来看,或许在标准之内,但对于个体来说,造成的损失较大,“疫苗出事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技术问题。”

  虽然上述案例并未最终证实天坛生物的疫苗有问题,不过自2010年山西疫苗事件之后,天坛生物的股价一路上下颠簸,再也未达到过2009年11月3日34.70元的高度,最低曾在2012年12月5日跌至10.76元。

  对此,西藏德传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广策分析说,“业绩没有明显的增长,也没有核心的优质资产注入,这样的股价已经是其合理的估值了。”

  在疫苗行业,业内人士称血站资源是这个行业竞争的最大筹码,从上市公司浆站数量来看,天坛生物有16个浆站位居行业第一位,但从上市公司市值上来说,上海莱士目前高居第一位,达230亿元,是天坛生物市值的两倍以上。有业内人士评价称,华兰生物、上海莱士的投资价值较高,而天坛生物的投资价值一般。

  事实上,天坛生物的盈利能力并不差。2013年的乙肝疫苗市场,天坛生物可谓突飞猛进。截至2014年1月8日,共有6家机构对天坛生物2013年度业绩作出预测,平均预测净利润为4.09亿元,照此预测,2013年度净利润相比上年增长,增幅为34.1%。

  而这次深陷疫苗危机则让天坛生物的前景笼罩上了一层阴影。

  高层动荡

  对于天坛生物的股价自2009年以来节节败退,业内人士认为,其大股东中生集团上市历程决定了天坛生物股价的摇摆,最终到底是将天坛生物空壳化,还是对天坛生物予以部分保留,取决于中生集团的整体考量。

  2007年4月28日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生集团”)的子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以下简称“北京所”)将所持天坛生物56.27%的股份划转给中生集团后,天坛生物就开始背负起集团整体A股上市的概念。

  作为中生集团旗下唯一的上市平台,天坛生物曾被市场猜测将注入中生集团旗下北京、上海、成都、武汉、兰州、长春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等优质资源,从而实现中生集团的整体上市。靠着这个整体资产注入,天坛生物的股价曾在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下半年这一年多的时间内,连翻3倍,被众多机构看好。

  在被提升为集团子公司后,天坛生物吸纳六大所资源的脚步一直在持续。2008年中旬开始的收购蓉生药业(原属成都所)控股权等事件一直被各方视为集团整合上市的重要信息。不过,中生集团的整体上市构想在2009年9月16日破灭,这一天,中国医药集团(以下简称“国药集团”)和中生集团实行联合重组。一时间,天坛生物作为中生集团内唯一上市平台的地位荡然无存。

  随着中生集团被确定为赴港上市,天坛生物被注入优质资产的愿望也逐渐落空。而2011年8月底,天坛生物同意将天坛生物产品销售权上交给国药中生公司,与六大所一样不再负责产品销售和市场。天坛生物销售权被收归集团,这样天坛生物就只相当于一个加工厂,前景颇不明朗。

  此外,纳入国药中生上市范畴的天坛生物业务板块包括风疹减毒活疫苗、麻腮风联合减毒活疫苗等9个,与国药中生旗下其他五大生物制品所的产品存在交叉重叠问题。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国药中生港股上市,或许会与A股的天坛生物间产生部分同业竞争关系。

  此前,中生集团高管曾向媒体确认2013年年内香港上市。不过时至2014年,中生集团并未如愿上市。分析人士称,中生集团上市缓慢或与天坛生物同业竞争有关。

  天坛生物12月31日晚间发布公告,董事会近日收到张利东等三名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书面辞职申请,张利东由于个人原因,提出辞去公司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职务,付百年、陈勇因工作变动原因分别提出辞去公司副总经理和财务总监职务。随后天坛生物董事会立马聘任郑晓丽女士为副总经理、李胜彩先生为财务总监。

  据了解,张利东曾经是国药控股总经理。而新任副总郑晓丽原任中生集团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总经理。新任财务总监李胜彩原任中生集团的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副总经理,分管企业改制、资产管理等工作。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此时派驻中生集团的高管上任天坛生物要职,或为加速中生集团上市做准备,“未来天坛生物的地位和命运如何,这就要看中生集团能保留多少资产了。”

(责任编辑:DF078)


相关:

50只新股全亮相 高价圈钱的老毛病没改  新股发行密度创历史新高,大股东通过发售存量股份直接拿走募资的大头,新股发行问题浮现  证监会在去年12月份宣布,新股发行开闸后,2014年1月份将有50只新股发行。截至昨日,这50只新股全部亮相,并确定了..

银监会:资产超1.6万亿的13家银行须披露评估指标  中国银监会近日发布《商业银行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披露指引》,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商业银行从2014年起披露全球系统重要性评估指标。  13家银行成披露对象  《指引》规定,上一年年末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

上一篇: 包钢稀土艰难大一统:重组12家企业降为9家
下一篇: 和顺电气董事长被查成谜 公司上市后管理层频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