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转身向海支付宝公众服务平台 工业名城启新航


更新日期:2014-01-15 02:49:07来源:网络点击:6571

  锦州地处辽宁省西南部,南濒渤海,是连接京津唐和沈阳经济区的枢纽城市。上世纪60年代,锦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大庆式”新兴工业城市,这里一度创造出21项新中国第一的产品。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工业名城并没有对家门前的大海里隐藏的发展机遇给予太多关注。如今,经过改革的阵痛和转型发展的多年求索,锦州人正逐渐萌生出转身向海的战略意识和胆气。

  2009年国务院批准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中提出实施辽宁沿海“五点一线”开发开放战略,锦州湾经济区是“五点”之一。锦州沿海经济的发展对国家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这座老城开始如大鹏般乘风而起,向蔚蓝色的海洋深处飞去。

  拥抱大海长风破浪“渤海翼”

  锦州曾有过老工业基地的辉煌,也曾以辽西省会而著称,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的经商宝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然而,曾几何时,锦州所处的辽西地区却成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代名词,身处沿海却有太多的内陆情结。

  “过去锦州在沿海对外开发开放上是滞后的,我们往往把锦州看成是一个老工业基地,很少人把它看成一个沿海城市。”锦州市长刘凤海说。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历届锦州市委、市政府深刻地感受到,锦州所处的区位优势与先进地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有着较大的差距,经济外向度不高,传统的内陆意识已经严重制约了锦州的发展步伐。

  随着“十一五”期间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辽宁省委、省政府“五点一线”开放战略的实施,为锦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特别是随着辽宁沿海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正式出炉,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渤海翼”的重要支点,锦州更是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锦州实施沿海发展战略,只争朝夕地加速“城市南扩”进程,渤海大道、龙栖湾大道、滨海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相继建成通车,使得锦州主城区与沿海地区交通变得更加快捷通畅;港口功能日趋完备,临港产业日益壮大,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锦州固有的发展优势、多年积蓄的巨大能量随着辽宁沿海开放战略的深入实施,正在加速显现。

  2012年锦州地区生产总值1248.5亿元,同比增长10.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31.5亿元,同比增长26.9%,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辽宁省平均水平,其中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居全省第一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列全省第二位。建成了包括光伏、钛及特种金属、石化及精细化工汽车及零部件、新型冶金材料等产业集群。

  “以举办世园会为契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刘凤海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未来发展支撑力、竞争力的基石,2013年锦州投入近100亿元用于水库、道路、机场、供热和排污等项目建设,“以往每年这个数据都没有超过10亿元,加大投入的目的就是快速提升基础建设和生态建设。2013年是城市面貌翻天覆地变化的一年。”此外,700个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以光伏、钛等为依托的产业集群工程,巩固和发展县域经济等,也是锦州2013年在经济领域的工作重点。

  锦州的下一步目标是,到2015年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十二五”末成为辽西中心城市、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规划引领渤海之滨起新城

  如今,世界经济已经进入海洋时代,海洋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要实现锦州的发展目标,迫切需要沿海经济带的快速发展。

  着眼于锦州长远发展,锦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实施沿海突破战略、建设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的奋斗目标。按照这一目标,锦州利用124公里的海岸线,规划了包括沿海生态保护区在内的400平方公里广阔近海空间。

  战略定位为环渤海锦州湾滨海新城—中国海洋城,产业定位为国家级光伏和石化产业基地、渤海翼临港产业隆起带、辽西临空临港现代物流中心,港口定位为辽西蒙东地区乃至外蒙的重要出海口。通过规划完善并提升城市功能,使其成为集生态居住、现代服务等为一体的行政、文化、商贸中心新城区。

  加快完善提升锦州港区功能,建成龙栖湾新港区,着力构建锦州湾“双亿吨”大港格局。确保锦州湾机场建成通航,力争达到区域性中心机场标准,并大力发展通用航空产业和临空物流产业。以滨海公路为轴线,建设锦州临空临港经济和海洋经济的蓝色产业发展带。

  通过大力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临港产业区、大有精细化工产业区、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力争到2020年,沿海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以上,占全市比重达到30%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30%,占全市比重为40%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5%以上,基本构成锦州湾中国海洋城城市总体框架。

  锦州滨海新区由锦州港区、西海工业园区、娘娘宫临港产业区、白沙湾行政生活区和滨海旅游带组成,规划开发面积158.76平方公里。锦州港是中国纬度最高、距离东北、内蒙古 、华北三大经济区陆域运输里程最短的国际深水不冻港,同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往通航,现拥有经营性泊位19个,年吞吐量超过5000万吨。锦州港还与大连港签订资本市场、原油、集装箱等领域的合作协议,并联合开发锦州港西部海域新港区,港口辐射能力正在得到进一步提升。作为辽宁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锦州滨海新区已成为辐射东北、华北和内蒙古东部乃至东北亚地区的物流集散地和商品配送中心。

  光伏产业园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是锦州市推进新兴支柱产业培育与壮大的重点区域。娘娘宫临港产业区,是西海工业园区的延伸,将重点发展清洁能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工业和高新技术及大型临港物流等。随着专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的逐步形成,产品结构相互配套,产业链条日趋完整,已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和投资者的目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全力推进之中,这里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热点。

  2008年4月锦州市确定实施城市南扩和建设现代都市两项战略,为白沙湾行政生活区作为和谐宜居新城快速崛起增添了强大动力,赋予了新的内涵:这里不仅成为锦州城市南扩的重要一极,更成为这座现代都市和渤海名城的崭新名片,锦州人民建设现代海滨都市的美好愿景正在这里一步步变为现实。

  锦州市副市长胡伟表示,通过沿海突破战略的实施,实现沿海、县域、城区三大经济区域互动协调发展,将锦州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聚集带,建设成为东北地区、华北北部、内蒙东部以及蒙古国进出海的口岸城市,建设成为辽宁沿海第二大城市。

  开放合作海纳百川谋发展

  锦州市长刘凤海说,当前,锦州正处于全面振兴的重要时期,也是站在新的起点、向更宏伟目标阔步迈进的关键时期。辽宁沿海各城市都在积极抢抓沿海开发开放新机遇,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已经形成。

  近年来,锦州抢抓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双重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开放水平全面提升,成为辽宁省唯一的国家级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锦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双亿吨”大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锦州光伏、化纤纺织、钛及特种金属、石油精细化工、汽车零部件、新型冶金材料、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集群迅速崛起。

  作为收获转身向海、转型发展的重要硕果之一,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是锦州的另一个金字招牌。为更好地发挥这个金字招牌的效应,锦州积极实施开放牵动战略,抢抓国际、国内产业梯次转移的有利时机,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发展前景好的加工贸易龙头项目。

  刘凤海认为,沿海是锦州最大的发展优势,也是锦州最大的潜力所在。当前,锦州要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好2013中国锦州世界园林博览会对沿海经济带的引爆效应,强力推进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集群发展,加快构筑沿海大开发大开放新格局。通过抓开放,吸引更多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涌向锦州。紧紧把握世界产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战略机遇,进一步谋划和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石化精细化工园、化纤纺织园、联众海洋科技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全力打造沿海经济隆起带。

  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锦州还将始终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理念,坚持走人与海洋和谐发展之路,不断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坚决防止低水平建设,促进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依托港口、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到辽宁沿海经济带、环渤海经济区的整体发展之中,共同开创海洋城市间互惠合作发展的新局面。

  “可以憧憬的是,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美丽的锦州湾畔,一条彰显智慧和勇气、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带、经济带、旅游带将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刘凤海说。

(责任编辑:DF127)


相关:

业内呼吁“请真正市场化”  虽然证监会半夜发文,加强新股发行监管,但连续“打补丁”的行为未能挽救颓势,昨日沪指盘中一度跌至2000.40点。截至收盘,沪指下跌0.19%,报收于2009.56点,2000点整数大关,仍是岌岌可危。深成指、沪深300指..

瑞银证券:2014流动性吃紧 A股全年或先下后上  昨日(1月13日),瑞银证券在上海举办了 “2014瑞银大中华研讨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该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李表示,受新股密集发行、资金面压力增加等因素影响,2014年A股或呈先下后上走势,小盘..

上一篇: 中原转型“示范田”的精彩嬗变
下一篇: 逆回购继续暂停节前资金压力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