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媒体:文明养狗不能只停留在一张纸丝袜乱伦 上


更新日期:2023-10-19 06:09:57来源:网络点击:1998067
成都崇州恶犬撕咬2岁半女童事件,连日来持续引发公众关注。据官方通报,受伤女童目前生命体征平稳,伤人恶犬主人已到案,相关情况有待进一步公布。

近年来,城市恶犬伤人事件时有发生:2020年8月,江西南昌,8岁女孩在小区散步时被一条罗威纳犬袭击,全身大面积被咬伤;2021年9月,河南安阳一位八旬老人在小区遛弯时被两条大型贵宾犬咬伤;2023年9月,浙江温州一女子被邻居家的阿拉斯加咬伤脸部,缝了500多针。诸多惨剧,引出一个现实的思考:规范养狗明明有诸多规定,为何恶犬伤人事件仍旧频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明确提出,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表面上看,各地政府也各自出台了相应的养犬管理规定,涉及犬类的预防接种、登记、养犬行为规范等,包括禁养犬只的种类,但恶犬伤人事件仍旧频发,最现实的原因是管理规定沦为摆设、落实不到位。比如对养犬人登记办证、接种疫苗缺乏有效监督,全靠养犬人士自觉;面对遛狗不栓绳现象,并没有像抓酒驾那样去严查,只要不咬人啥事都没有;虽然也有群众举报监督通道,但又有多少举报电话和信息得到了反馈和查证了呢?

全国人大代表庹庆明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曾表示,违法成本过低也是恶犬伤人事件不减反增的重要原因。部分人养狗全凭一时心血来潮,对相关法律法规也是“两眼一抹黑”:领回家不上牌、不接种疫苗,遛狗不栓绳、不戴嘴套,真要咬了人,要么赔点钱要么拒绝认领……有业界人士提出,管理狗患,可以考虑创新手段,增大惩罚力度和犯错成本。比如,将违法行为纳入个人征信系统,以产生提醒和警戒作用;又或者将犬只伤人的刑事责任写入刑法修正案制定相关司法解释,以对犬只伤人案件中犬只的饲养者或管理者产生震慑作用。

城市犬只管理的混乱,还体现在犬只交易的随意和不规范。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大型犬、猛犬销售并未得到有效监管。据媒体报道,此次崇州撕咬孩童事件中所涉的罗威纳犬,在多个网购平台均有出售,最低800元就可购买。宠物市场管理不规范,让市民获取犬只十分容易,反过来又会加剧养犬管理的混乱,形成恶性循环。管好犬只买卖流通,把犬只管理服务工作前置,从源头上引导、管控市民文明养犬行为,既是监管部门的职责,也是亟需切实的行动。

禁绝狗患的破题之本在人,不仅在养犬人,也在法律制定之“人”、规定落实之“人”。呼吁社会文明养狗,不能仅停留在一纸规定上,相关部门要将落在纸上的条款转化为日常行动,把城市犬只管理工作做得更扎实更细致。唯有如此,才能让文明养狗者坦坦荡荡放心遛狗,让随心所欲者有所忌惮不敢胡来,从而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上游新闻评论员 姚莉


相关:

命案发生后,关键证人全部“失踪”,没人记得凶手长相图片来源:摄图网杀人后,为了防止被抓黎一民等4人先去乐东县黄流镇躲了一晚第二天一早,黎一民去了海口一躲就是27年2019年清明节,黎一民回到老家袁大明和他商议万一被抓就把开枪这个细节推到已经去世的黎之信身..

狗都不如,还配养狗?一、狗不怕人,人却要怕狗!这就是当前社会现实的写照。近日,四川崇州一名2岁女孩,被大型犬罗威纳咬咬得惨不忍睹的视频大家应该都看到了,这事搞得人人自危,不少人纷纷带上扳手、棍棒等防狗武器,生怕再次遭遇..

上一篇: OpenAI正开发“AI生成图片识别器”:准确率达99%
下一篇: 5.2%!中国这份经济成绩单,如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