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 > 正文

世界极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 危物种黄胸鹀现身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


更新日期:2023-05-19 23:04:24来源:网络点击:1979828

  中新网北京5月19日电 (记者 徐婧)记者19日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北京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工作人员18日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野外培训时,监测到了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黄胸鹀。

  据专家介绍,黄胸鹀是雀形目鹀科鸟类,别称“禾花雀”,夏季繁殖于欧洲,俄罗斯以及中国北部,冬季不远千里往南方迁徙,到中国南部以及中南亚地区越冬,体长14-15厘米,其最具标志性的特征就是胸部具有亮黄色的羽毛,色彩鲜亮。2017年,黄胸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列为极危物种。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芦苇群落中的黄胸鹀。 叶元兴 摄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芦苇群落中的黄胸鹀。 叶元兴 摄

  此次发现黄胸鹀的地点在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该公园还是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据介绍,北京共有88个这样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包括11个国家级监测站、32个市级监测站和45个区级监测站,它们分布在全市重点水域、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重要鸟类停歇地,构成北京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确保陆生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妥善处置,维护首都的生态安全、生物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的戴胜育雏。 叶元兴 摄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的戴胜育雏。 叶元兴 摄

  根据《北京市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23)》,北京市分布的陆生野生动物有608种,包括鸟类515种、哺乳类63种、两栖爬行类30种,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

  野生动物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黄胸鹀这类濒危鸟类出现在城市公园,反映出北京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此外,通过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发现,随着两轮百万亩造林、生态系统修复的完成,北京市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城市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大天鹅、鸳鸯等珍稀濒危鸟类在全市范围内尤为常见,黑鹳、大鸨、褐马鸡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在野外逐步成为“常客”。(完)

【编辑:叶攀】

相关:

最高法:2022年全国法院执行到位金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  中新网5月19日电 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10件人民法院能动司法(执行)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黄文俊介绍,2022年,全国法院执结917万多件执行案件,执行到位金额首次突破2万亿元,..

全民营养周:一日三餐,怎么吃更健康? 编者按:每年5月第三周是“全民营养周”,今年的主题是“合理膳食 食养是良医”。食养在日常,那么,一日三餐应该如何搭配?9条饮食建议让健康常驻你身边。

上一篇: 中国旅游日:“趣东山”扬帆“幸福旅程”
下一篇: 中亚青年“寻梦”上海:人文交流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