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 > 正文

《八佰》评价两巴森 极化:是“品味的较量”,价值观的演练


更新日期:2020-09-08 15:04:50来源:网络点击:1659696

《八佰》在北美的口碑证明,电影是跨越文化壁垒的最佳媒介,西方的影评人无需拥有和我们相似的民族情感,也同样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

疫情的阴影远没有过去,截至9月7日,电影《八佰》上映半个月的总票房已经超过24亿。甚至,粉丝无数的大导演诺兰刚刚公映的新片《信条》都没有撼动《八佰》票房霸主的地位。作为一部在技术上对标好莱坞的国产大片,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八佰》没有辜负业内对它重振电影业信心的期待。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票房统计)

(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票房统计)

《八佰》在北美热度不低,评价同样两极

《八佰》的故事可谓耳熟能详,展现的是淞沪会战中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英雄壮举,以谢晋元为领导的国民党88师524团的400余人,号称“八百壮士”。 他们在持续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进入尾声之时,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奉命进驻四行仓库,孤军奋战四天四夜。在这个过程中,最高光的时刻则是女童子军杨慧敏护送国旗进入仓库,为中国人的民族精神留下了一座标杆。

这个故事,在不同的电影里有不同细节上的演绎。管虎导演的新版电影,不仅有这些基本史实,还加入了不少看似无关的“闲笔”,将电影篇幅的一半用来展现四行仓库之外的大千世界:贩夫走卒、学生看客、妓女逃兵、洋人官员……管虎试图通过侧写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这段历史更宏观的看法,最终却造成了必然的语焉不详,以至于《八佰》在国内的评论界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近些时日,《八佰》也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正式上映。这个中国故事在海外得到的评价似乎比预期要高。据IMDb统计,截至9月7日,美国和加拿大总票房达15万8千美元(约110万人民币)。同时,IMDb上显示评分为7.2/10分,而著名电影网站“烂番茄”的新鲜度为80%。

《八佰》评价两极化:是“品味的较量”,价值观的演练

在远离中国语境的地方之外,这部电影在外国影评人的视野中也依然是一部具有争议的电影。美国《综艺》(Variety)杂志赞美了这部战争大片的技术:“让观众同时沉浸在残酷的战场和震撼的历史画卷中。”加拿大《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则关注到了细节:“那些喜欢在战争电影中设置隐喻的人会喜欢这部电影——一匹矫健的白马在仓库里疾驰而过,就像盖上了印着‘希望’的图章。”甚至,还有网友分享自己被电影感动哭了。

而另外一边,《好莱坞报道者》(Hollywood Reporter)毫不客气地指出,《八佰》的人物刻画非常薄弱,常常陷于死记硬背的叙述和战争电影的陈词滥调之中。”网站Mark Reviews Movies如此评价:“《八佰》有一个明显的道德问题,电影的‘极端爱国主义’无疑是这个问题的核心。”

由此可见,对于电影如何处理历史问题、如何表达战争、如何彰显当代关怀,中西方的电影人都存在争议和看法。这些批评,不仅仅指向意识形态层面,也指向技术和表达层面。《八佰》在北美的口碑证明,电影是跨越文化壁垒的最佳媒介,西方的影评人无需拥有和我们相似的民族情感,也同样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

《八佰》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大片

《八佰》的热度还在持续,已然成功地介入了当下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不管是喜欢和认同,这部电影都为普通观众打开了一个虚拟地讨论历史和现实的开放空间。真正让人吃惊的,不是对这部电影不同的看法,而是那些附着于《八佰》的意识形态分析,甚至上升到对中国式“政治正确”的分歧。它们如此对立,以至于让人不敢相信这些评价指向的是同一部电影。

从社交媒体展现出的评价来看,有人批评《八佰》体现出了“历史虚无主义”;有人则认为,这是一部“抗日神剧”;有人看出了“启蒙思想”,看出了对中国人“国民性”的反思;有人则只是单纯地看哭了……

从剧情来看,这些批评似乎都可以在电影中找到相关的对应,当中华民国国旗在硝烟中升起的时候,有人看到的是对主流历史书写的违背,有人看到的则是对民族情感的召唤。在话语撕裂的时代里,在任何价值观意义上的判断,都必然可能是一种“误读”。作为一部投资巨大、有着极强市场野心的商业电影,这部电影所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吸引一切可能的观众走进电影院。

这部电影从拍摄到上映所经历的一系列风波和猜测已经成为过去时,《八佰》在中国舆论场掀起的诸多讨论,似乎并不影响人们持续走进电影院观看这部“抗日悲情剧”。可以说,《八佰》所肩负的是人们对“国民电影”的期待,而它在煽情层面也成功地做到了这点。

《八佰》不仅仅是一部普通电影。在后疫情时代,它是中国电影行业的标杆,是被给予厚望的“救市”之作。在这个层面来说,与电影里将“四行仓库”作为演给世界看的“战争秀”,《八佰》也是中国电影行业给世人的“悲情秀”。这部电影试图让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焕发出新意,在顺应当下的电影制度的同时,又要符合观众对“历史真实”的期待。

《八佰》评价两极化:是“品味的较量”,价值观的演练

回归到电影本身的品相来说,它符合当下最流行的大片样式——这部电影是一座关于抗战的主题乐园,一出关于抗战的沉侵式戏剧,一个关于抗战的大型游戏:足够惊险刺激,吸引着每一个进入的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扮演角色,并作出自己的点评。

它留给观众的,是对历史语焉不详的判断和对个体命运流于范式的关怀。在中国电影大片时代,在视觉和感官上越像游戏,在价值观上越像神话,才可能是越简单、越刺激、越有话题度的。

对《八佰》的讨论是一场公共文化事件

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媒介之一,电影活动在社会整体中的公共性被大大加强了。《八佰》作为今年最重要的话题电影,它的意义早已经超越了本体,成为了持有不同观点的人的思想演练场。

人们之所以讨论《八佰》,不仅因为关心电影,关心这段历史,更因为它作为一个公共事件。以电影为文本进行深度讨论,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那些在潜藏在日常的深度思考和价值观演练,可以被放置在《八佰》的语境里进行考察。

这些考察和讨论,早已经超越了《八佰》这部电影。那些关于影片的评价,不仅关乎电影内部,也关乎电影外部;或者,根本不存在单纯的内部外部,它关乎电影技术和美学的历史,也关乎政治理念。

学者毛尖认为,不论《八佰》设定四行仓库之战是做给谁看的戏,但它都是一场反帝反侵略的战争,其中身捆手榴弹就义的时刻是“全片最值得赞美的高音”。但是,这部电影在所有“八百壮士”题材的电影中,“技术而言,管虎版是最高超的,但同时,也是最含混的”。文艺学博士路西法尔直接指出这部电影:“影片自以为是切片,但逻辑的断裂却使之成为了困在个人主义和国家主义之间进退两难的当代中国右翼的切片。”

青年学者王昕也关注到历史观的问题,他说:“《八佰》将战争景观化的处理,用抱着炸弹赴死的壮烈调动观众的身体情绪、民族情感、历史记忆后,却收束在“撤退即胜利”的概念中。(套用《敦刻尔克》,却没有诺兰的统一)。另外,最后镜头显现的21世纪的上海/中国,和四行仓库战士们守卫的已经隔着好几重断裂,只有在“人民英雄纪念碑”题文的意义上,两者才能连接,而这需要对更广阔历史的认知和观照。”

一部电影,引发了截然不同的史观争论,在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上不是孤例。作为公众可以广泛参与讨论的文本,电影彰显出电影本体之外的强大力量。对于这种现象,电影学者王小鲁在《品味的较量》一文中写道:“当一部影片票房几亿人民币,观看者就有了几千万人,这样的影片是具有侵略性的,因为它已经不仅仅是一部影片,而成为一个基本语汇,进入了我们新媒体时代的《新华字典》,你只能尽量去学习和掌握,不然就可能会影响到你个人社交的质量。”

《八佰》恐怕就是今年最具有“侵略性”的电影,它让人群整合或分化,让我们讨论它、批评它,然后试图理解它。当一部电影具有了这样的讨论度,影评成为社会互动的场域,它关乎美学品味的提升,也关乎社会建设。


相关:

吴亦凡名誉权案公布判处结果,被告发布手写信公开致歉9月8日,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发布吴亦凡名誉权纠纷案件简讯。据悉,被告人就其以侮辱、诽谤形式侵犯吴亦凡先生名誉权一事,遵照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一审民事判决书[(2019)京0108民初12154号]在其微博首页置顶位..

梁静茹离婚初期常伤感,面对新恋情会更小心翼翼据台湾媒体报道,许多人对于梁静茹出道21年至今,尚未获得金曲奖肯定一事都感到相当惊讶,今年梁静茹恢复单身后,睽违11年六度叩关歌后宝座,今年也是儿子Anderson出生以来,梁静茹再度取得金曲门票,她表示儿子对..

上一篇: 图透国产经典动画《青蛙王国》神秘续作 全新设定酷嗨升级
下一篇: 成都桂花巷新设计图亮相,居民:哪里还有以前的味道?